6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抓好面向广大团员和青年的主题教育。
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强调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筑牢思想防线 守住廉洁底线廉者,政之本也。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批评了一些干部跟不上新的发展要求的问题,再次强调,新形势下发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一定要在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围绕年轻干部如何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从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练就过硬本领、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等6个方面进行深刻阐述,对年轻干部提出明确要求。敢于负责才叫真担当、真斗争。
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信访问题,有的是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有的是正在发生的现实问题,大多非常棘手。在工地上,一无住房,二无道路,只是一片荒山沟,任羊成和民工们搭席棚,睡山洞,有的干脆睡在山崖下,天做被子地当床。
为了子孙后辈,宁愿苦干不能苦熬,任羊成和工友们用十年时间硬是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造了震惊世人的人间奇迹——红旗渠。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行。余文国说,他老家也在自古城村,与任羊成同村。为确保施工安全,领导决定组织一支专业除险队,任羊成越是艰险越向前,他主动报名带头下悬崖播石除险,扫清障碍我做过爆破手,给我几个人,我一定能完成任务。
除险英雄任羊成,阎王殿前报了名。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原大地上,就能听到这样的朗朗读书声。
山崖往往高达数十米甚至百米,没有对讲机,怎么上下互相联系?暗号是首选。工地领导让他去医院治疗,但他放心不下,惦念着自己不去除险,修渠民工就会多一分危险。但我又生怕惊扰了他们,便只好在旁边默默的看,我看到的是一座座太行丰碑。2022年10月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林州,走进红旗渠纪念馆。
在虎口崖除险时,当快要扑进凹檐里的时候,不巧凹檐顶掉下一块石头,砸在任羊成的嘴上,四颗牙齿横在嘴里,一阵麻木,鲜血顺着嘴角流下来,他取掉牙齿,忍着巨痛,一直坚持到完成任务从崖崭下来。余文国介绍,他仿佛看到了当时的场景:当他们打通时,拨通了杨贵书记的电话,杨贵紧握电话线的手都在颤抖,他不停地说代表县委感谢你们,感谢你们,感谢你们。当时我有一种冲动,想走上前去问候,表达对他们的敬意。1965年和1966年,总干渠和三条干渠竣工通水典礼时,任羊成被评为红旗渠建设模范和特等模范。
余文国说,那天晚上,当任羊成出现的时候,上万师生不约而同全站了起来,不停地鼓掌。【追忆: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集体的英雄符号】任羊成,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集体的英雄的符号。
红旗渠这一名称的命名,既是那个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发出的最强音,也是任何一个时代精神宣传最好的通行证。一次,他爬上通天沟除险,失足跌在圪针丛里,当挣扎着爬起来的时候,脊背上扎满了尖尖的枣刺儿,忍着疼痛,又爬上山崖,坚持除险。
60多年前,林县(今林州市)缺水,在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后被称之为人工天河。他长年累月地在山崖间飞来荡去,腰部被绳子磨出串串血泡,衣服和皮肉粘在一起,脱都脱不下来。在红旗渠精神研究会秘书长、河南省委红旗渠精神宣讲团首席讲师申军昌看来,红旗渠修渠背后故事还有很多。余文国说,这次会抽出时间送英雄最后一程。谁都知道,这是一项高危险动作,稍有不慎,便可能摔得粉身碎骨。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红旗渠后,余文国与另一名林州籍作家杨军开始着手创作《红旗渠是怎样修成的》一书。
余文国介绍,林县人用整整十年时间,近30万人参与修改渠,最终修成红旗渠。这位红旗渠建设者,修渠中,因凌空除险被人熟知。
工地上,民工之间还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不认命,不服输,任羊成就是这样一个人。
而此时,太行山脚下,林县的一个个村庄,已经开始能够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可谁能想到,在这茫茫黑暗包裹的太行山上,任羊成和工友们立在太行山巅,用隆隆的炮声迎接新年的到来。余文国认为,那时,任羊成便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是孩子们眼中最亮的那颗星。
1965年和1966年,总干渠和三条干渠竣工通水典礼时,他被评为红旗渠建设模范和特等模范。1960年6月12日上午,红旗渠鸻鹉崖工地上,民工们正干得热火朝天,崖头上一块巨大的石头带着碎石流滚落下来,砸向施工的人群,瞬间牺牲9人,重伤3人。说时迟那时快,哗啦啦的大石流塌了下来,被乱石埋了个严严实实,第二天,他才慢慢地从死亡线上苏醒过来,这也是他修建红旗渠5年最大伤痛之一。经过多年风化的悬崖峭壁,放炮后常有松散石头掉下来,常有浮石滚落下来伤人。
别看他长得瘦小,工地上干活却是生龙活虎,人称小老虎。任羊成找到领导,后来,他被大家推选为除险队队长。
他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河南名师、林州籍作家余文国表示,愚公移山并不等于蛮干,而是实干加巧干。
进行除险作业时,他依靠一根绳子,像荡秋千一样,接近石壁,在与石壁接触的瞬间用钢钩除掉险石,遇到大的险石,就用炸药把它摧下,绳子随时都有可能被山石绞断,他也随时有可能跌入万丈深渊。【修渠:主动报名专业除险队,凌空除险】任羊成,因喝羊奶长大而得名。
这种冒一人之险,保众人之安的无私奉献精神,一直被人们称颂。1958年,为响应林县县委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任羊成和全村90余名社员奔赴南谷洞水库,推着小车,背着行李工具,锅碗炊具,加入到红旗渠建设中。还有一次,一个巨大的塌方险石正在渠线的正上方,钢钩、大撬不敢去除,他就在工地上首创了赶山炮的方法,选好炮位,点着最长最慢火捻子。在梨树崖、老虎嘴、珩鹉崖、小鬼脸等悬崖绝壁上,都留下了任羊成凌空除险的雄姿。
余文国说,6月28日,他刚见另外一名修渠英雄张买江,被告知任羊成身体不乐观,已经躺在床上了。《红旗渠是怎样修成的》作者之一、河南名师、林州籍作家余文国原本近期想去拜访任羊成,但却突然获知其去世这一消息,感觉有些遗憾。
这样的场景,同样会出现在杨军的创作过程中。晚上,房东老大娘和儿媳妇给他挑刺,一个钟头,挑了一手窝,却一声不吭。
从小就听父母说过任羊成。就这样,由任羊成率领的12名扒山能手组成的人工除险队,作为人类工程史上的一个特殊工种,在工地上首次亮相了。